抖音代運營認為,一個產品成功登頂,并不在于它出現的多早,而在于它出現的多巧。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說過“任何時候都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所以,對于目前高效、快速的5G時代來說,以“雙微”為代表的圖文閱讀模式,未免顯得有些落伍了。那么,作為以新形式發展的抖音短視頻而言,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1.短視頻流量發展“私有化”
抖音代運營了解到,“私域流量”其實是淘寶商家常用的一個名詞,指商家把自己的客戶資源圈養起來,即把客戶導流至個人微信號、微信群等,讓客戶沉淀在商家可以隨時觸及的領域。這種“私有化”有助于增強商家與客戶之間的聯系,無論是日后的營銷還是售后服務都更加方便,而且宣傳成本更低。
目前許多粉絲用戶體量較大的賬號都會把自己的粉絲引流到自己的私人微信中,當用戶被留存至這些“私人領域”以后,無論是賣產品、商務合作還是課程培訓,都會變得簡單很多。
2.線上線下整合營銷成新趨勢
抖音短視頻代運營還發現,隨著線上短視頻流量成本的不斷攀升、大數據體系的不斷完善,部分頭部大號開始將目光從線上轉移到線下,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隔閡,實現流量雙向流通。
2018年初,日日煮創始人Norma進軍線下,從短視頻到電商再到線下實體店,這一家來自香港的煮“飯”公司拉開了內容創業的OMO序幕。2018年下半年,一條、日食記、十點讀書等線上的IP品牌也紛紛布局線下實體門店,OMO或許是繼廣告、內容電商、跨界IP之后,又一個全新的變現賽道。
3.內容消費的“個性狂歡”
北國網
隨著生活成本和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新銳中產階級以及年輕一代對于知識的渴求達到了頂峰。從眾多內容消費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用戶付費學習正逐步成為潮流趨勢,學習逐漸從被動轉為主動。
總的來說,短視頻的發展趨勢已經發生了很多改變。短視頻取代圖文,成為全民用于娛樂消遣或學習知識的工具。抖音App作為短視頻平臺中成長勢頭最勁的App,已經成為新的流量高地;
(2)專業內容創作者或機構紛紛轉移至短視頻平臺,因此,視頻內容將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只有提供更垂直、更專業的內容,在短視頻平臺才有生存的空間;
(3)各大短視頻平臺經過流量補貼大戰,吸納大量優質內容創作者和專業機構,在吸引了一定體量的用戶后,開啟了更多元化的商業變現模式。目前,抖音短視頻的信息流廣告、企業藍V認證、抖音小店、商品櫥窗、POI等功能,推動實現商業變現。此外,沉淀了大量粉絲用戶群體的頭部賬號,也正在通過電商、紅人孵化、接拍廣告等方式實現變現;
(4)內容生態建設興起后,優質的內容是下一個發力點。短視頻行業已經度過用戶紅利期,正在逐漸形成以內容創作者為中心的社交體系。